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網路中心。
應避免使用高跟鞋和平底鞋,以減輕對腳底的壓力。如果不得不站立,可以定期進行一些簡單的腳底拉伸,有助於緩解緊張感
▲高纖小技巧:1、烹調或選購年菜時,多挑選2-3道蔬菜,也可以增加配菜當中的蔬菜量。▲低鹽低糖小技巧:1、利用蔥、薑、蒜、胡椒、八角,或是當歸、枸杞等天然辛香料取代醬油、番茄醬、沙茶醬等調味料。3、選擇各種不同顏色的當季新鮮蔬果為最佳。2、以白開水或無糖茶飲取代果汁、可樂等含糖飲料。此外,林芳羽表示,「呷甜甜過好年」的零嘴也要注意,以花生糖為例,只要四片就將近是一碗飯的熱量。
林芳羽提醒,市售水果乾或蔬果脆片,大多經過油炸、烘乾,再以鹽漬或糖漬等加工手法製成,營養價值不高,還會額外攝取過多的鹽跟糖,是容易被忽略的陷阱食物。到底如何在大啖美食的同時又能不增加身體負擔呢?「1高2低3少」口訣輕盈過新年.「1高」高纖耕莘醫院林芳羽營養師指出,年節的餐桌上免不了大魚大肉,油脂高、纖維少,不要忘記每餐要吃到一碗蔬菜,及一個拳頭大小的水果。4.其他因素:少數因免疫系統相關疾病須服用類固醇、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等。
糖尿病必須一輩子吃藥?初期這1數值是關鍵王欽耀醫師強調,預防糖尿病首要之務是將血糖控制好,每天空腹血糖監測在8小時不進食、一起床就測量。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往往從小血管病變開始,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發生,進而釀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出現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嚴重恐致失明、洗腎或截肢。3.生活型態不良:如飲食不節制、嗜喝含糖飲料又不愛運動。或是莫名其妙在3個月到半年內體重減輕、容易疲倦、突然覺得視力變差等,無法找出確切原因,直到驗血才赫然發現罹患糖尿病。
醫解釋原因 3情況會測不準防糖尿病、控血糖。第2型糖尿病有4大主因這些症狀應提高警覺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欠缺胰島素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造成血糖過高。
若有家族糖尿病史、體重過重,生活習慣差,目前因某些疾病服用類固醇等,應提高警覺,而少酒戒菸,多運動,也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王欽耀醫師建議,30歲後應做篩檢,除了檢驗血糖,2、3年也應檢驗1次糖化血色素。研究認證「10種食物」跟著吃就對了 早餐要吃蛋。台中王欽耀診所王欽耀醫師表示,第2型糖尿病主要有4大主因:1.體質或基因遺傳:有家族糖尿病史罹患機率提高。
但若是一開始血糖就超過250,或是糖化血色素超過8.5,建議必須介入藥物控制,以免造成身體危害。(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她「糖化血色素飆高」憂糖尿病,檢查結果卻正常。2.體重過重、肥胖:BMI值大於30或35。通常年齡在65歲以下糖化血色素在7邊緣(正常值6.5以內),不一定要先用藥,可透過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和多運動,3個月再來驗收成果。
以及飯前血糖在飯後3、4小時,下一餐進食前測量,兩者都應在100以下才是正常值。及早改善飲食生活及適時介入治療,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進程。
常見的情況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出現手腳麻和冰冷感覺(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她「糖化血色素飆高」憂糖尿病,檢查結果卻正常。
3.生活型態不良:如飲食不節制、嗜喝含糖飲料又不愛運動。王欽耀醫師建議,30歲後應做篩檢,除了檢驗血糖,2、3年也應檢驗1次糖化血色素。有些人會抗拒服藥,對此,王欽耀醫師解釋,初期診斷糖化血色素約8至9,配合規律服藥,有機會能在飲食、生活習慣改變下,1至2年控制穩定,逐漸減藥,甚至最後可望不吃藥,初期就接受治療,日後併發症的機率也會降低。2.體重過重、肥胖:BMI值大於30或35。若有家族糖尿病史、體重過重,生活習慣差,目前因某些疾病服用類固醇等,應提高警覺,而少酒戒菸,多運動,也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及早改善飲食生活及適時介入治療,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進程。
醫解釋原因 3情況會測不準防糖尿病、控血糖。第2型糖尿病有4大主因這些症狀應提高警覺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謝異常疾病,因為體內欠缺胰島素或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造成血糖過高。
或是莫名其妙在3個月到半年內體重減輕、容易疲倦、突然覺得視力變差等,無法找出確切原因,直到驗血才赫然發現罹患糖尿病。一般人常聽到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有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3多1少」的現象,但糖尿病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王欽耀醫師指出,臨床上許多民眾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出現「3多1少」的症狀約僅占1成比例。
研究認證「10種食物」跟著吃就對了 早餐要吃蛋。台中王欽耀診所王欽耀醫師表示,第2型糖尿病主要有4大主因:1.體質或基因遺傳:有家族糖尿病史罹患機率提高。
根據國健署推估,目前台灣已突破250萬名糖友,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但若是一開始血糖就超過250,或是糖化血色素超過8.5,建議必須介入藥物控制,以免造成身體危害。糖尿病必須一輩子吃藥?初期這1數值是關鍵王欽耀醫師強調,預防糖尿病首要之務是將血糖控制好,每天空腹血糖監測在8小時不進食、一起床就測量。除了少數的第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逾9成患者都是第2型糖尿病。
通常年齡在65歲以下糖化血色素在7邊緣(正常值6.5以內),不一定要先用藥,可透過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和多運動,3個月再來驗收成果。女性出現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小傷口拖到1週仍未復原。常見的情況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出現手腳麻和冰冷感覺。
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往往從小血管病變開始,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發生,進而釀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出現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嚴重恐致失明、洗腎或截肢。若糖化血色素是5.7至6.4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就要調整飲食等習慣,過胖則應減重、BMI勿超過30。
以及飯前血糖在飯後3、4小時,下一餐進食前測量,兩者都應在100以下才是正常值。4.其他因素:少數因免疫系統相關疾病須服用類固醇、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等根據病症的嚴重程度,從幾乎沒有症狀的輕微貧血,到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貧血都有,因此當有相關症狀時,能立即發現並予以適當的治療十分重要。缺鐵性貧血精神差、易疲倦長期頭痛、頭暈要注意觀察近3個月內網友針對「貧血症狀」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影響精神狀態」是最受網友熱議的常見症狀。
貧血恐讓身體缺氧皮膚容易蒼白暗沉貧血可能會導致身體輸送氧氣的能力下降,進而造成身體缺氧。「最佳補充時機」曝 搭維生素C更好。
貧血民眾常容易感到累、頭痛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就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明明「有睡滿8小時,但是上課總是很累」,並詢問有什麼解決方式,有網友提醒「缺鐵性貧血」也會疲勞,我女兒累了2個月,帶她抽血檢查,補充鐵劑精神差很多」,也有人建議「如果有貧血可以吃些富含鐵質的蔬果及作一些有氧運動」,說明若是缺鐵性貧血,可以從飲食習慣開始改變,多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也可以做一些適當的低強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缺氧也容易會對身體功能造成影響,例如由於營養不足而導致「皮膚變得蒼白或暗沉」,或眼睛的供血不足也可能在無形中使「視力受損」。根據貧血嚴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心律不整」、「胸痛」等病徵。